查看原文
其他

在全球最顶尖的摄影展上,我看到了手机拍照的新美学

李超凡 爱范儿 2023-11-25
用审美牵引技术
香榭丽舍大道上的巴黎大皇宫,一场全球规模最大视觉盛宴——巴黎国际摄影艺术展(Paris Photo)正在上演。
这里是全球摄影爱好者「朝圣」的艺术殿堂,身旁和你一起欣赏作品的大叔,可能就是某个当代摄影大师。走在巴黎街头,法国现代人文主义摄影大师维利·罗尼(Willy Ronis)镜头下的巴黎就会浮上眼前。巴士底广场的恋人,夹着法棍奔跑的小男孩,战神广场的第一批早晨游客,这些平凡中的生活之美,让人在照片里跨越时间体会到人们生活中的情感。《巴士底恋人》这次巴黎影展上,我也看到很多不宏大却有趣的照片。不一样的是,其中有些照片用手机拍摄的,OPPO 作为本届影展唯一参展的中国品牌,让我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我不禁畅想,如果能像《午夜巴黎》的主角一样穿越回半个世纪前,把一台手机交给维利·罗尼,这位擅长写实和自然主义手法的摄影师会拍出什么作品,他镜头下的人文关怀是不是也会有所不同?图片来自:《午夜巴黎》一张照片,如何塑造我们对城市和文化的印象1839 年 8 月 19 日,达盖尔法摄影术(Daguerreotype)首次被法国科学院与艺术院公开,这一天也被认为是「摄影」的诞生日。虽然用这种方式拍摄一张照片,曝光就需要 20-30 分钟,但影像开始介入对现实的记录。到 1851 年「湿版摄影术」让拍照时间缩短至几秒钟,可以把世间百态变成视觉体验,时代的叙事方式彻底被改变。人们对一座城市、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印象,很大概率就是从影像开始的。一张照片可以塑造我们对城市和文化的印象,让一个片段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摄影被认为是比文字更能真实、客观纪录事实的方式。过去专业摄影师承担了记录历史底稿的叙事职责,当人人都能拿起手机拍照,每个人都成为了城市和文化的记录者,更拥有了自我表达的话语权。实际上手机摄影的出现也不过 20 多年,可它实现了影像叙事的民主化。这次在巴黎摄影展(Paris Photo)看到那些用手机拍摄的照片让我感慨,手机摄影的表达未必比传统摄影浅薄,某种程度上反而更具有现实张力和人文情感。巴黎国际摄影艺术展OPPO展区这些照片未必出自摄影师之手,但依然有对民族情感的细微体认、有对中国社会的敏锐洞察、有对平凡生活展现的想象力,在这个世界级摄影艺术盛会上,向全球各地的访客展现中国文化和生活的底色。我也想借此聊聊巴黎影展上几幅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的照片。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内容在彝族文化中一直流传着月亮女儿的传说,相传彝族姑娘兹莫领扎因为能在羊毛披毡上织出一个逼真的世界,而被月亮仙女接到月宫,成为月亮的女儿。因此很多彝族人喜欢给女孩取与月亮有关的名字,也表达了彝族姑娘对美好生活的奋斗与向往,这正是这组作品的灵感由来。在凉山毕业的宦阿黑重新回到这里,用 OPPO Find X6 Pro 记录这个古老的少数民族,镜头下的彝族姑娘,有边四处奔波边照顾双胞胎的年轻母亲,有即将踏入社会的 00 后女生,她们处于人生的不同阶段,但有着彝族人同样的自信和勇敢。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内容她们身上的彝绣、蓝染衣毡,编织毛毡,也是出自心灵手巧的彝族姑娘。这组照片不仅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彝族女性群像,未来也能成为少数民族史一份可信度高的视觉档案。「月亮的女儿」让彝族的女性力量通过影像走向了世界。评委刘香成更把这组照片与庄学本相提并论,要知道庄学本被称为中国的影像人类学先驱,曾花费十余年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考察和记录。在这组图片里面能体现出来,摄影师跟拍摄的人群建立了一种互相信任的感觉,服装与头饰的形状很成功地被容纳到画面的构图。组图里侧脸肖像这张仿佛手机版的庄学本。
这幅《竖琴交响》拍摄的是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合龙的瞬间,斜拉桥的钢索形似一个巨大的竖琴的琴弦,在视觉体验中增添了一丝听觉的张力,让人感受到雄浑的交响乐章。摄影是光的艺术,《吉祥须弥山下的人》这组照片通过用手机影像曝光控制的灵活性,很好地展现了这一点。明亮的阳光柔和地笼罩在朝圣的人们身上,画面神秘而有力量,极具电影感。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品都来自 OPPO 超影像计划。我们在影展看到只是其中小部分,来自 51 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用手机创作了 70 多万张照片,让移动影像成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情感互动的新媒介。巴黎 ,一场流动的盛宴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 海明威
不久前我们曾对 OPPO Find N3 的拍摄能力进行过评测,但由于时间有限其实还留有遗憾,实际上这款设备非常适合人文题材的拍摄,人文摄影也一直是哈苏的强项, Find N3 的哈苏模式更让街头和人像摄影有了更大的自由度。这趟旅程,我终于可以尽情用 N3 的哈苏专业模式来记录奥斯曼风格建筑的逻辑与审美,用影像来体验海明威笔下「永远没个完」的巴黎。在街拍时,我已经习惯开启 Find N3 的哈苏专业模式进行拍摄。除了曝光值(EV)手动调节外,其他参数设为自动基本都能满足拍摄需求,对比普通模式可以看到明显不同的质感,更有胶片感。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内容可以看到,哈苏专业模式出片的效果影调整体更暗,暗角也更明显,明暗质感处理得非常自然,巴黎街头更能表现氛围感,基于哈苏色彩的调教,基本不需后期就能得到高级感的效果。这可能是 Find N3 最被低估的的影像能力,我和不少摄影师交流中大家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摄影师@我是陈星星_告诉我,哈苏专业模式呈现的这种影调,过去往往需要一个摄影师多年的经验才习得的技巧,现在每个人拿出手机就能拍出来。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内容在傍晚时分,不妨将白平衡设为手动调节,会让你得到一个惊喜的效果,既能压住太阳的高光,但画面的明暗过渡却很自然,不会像过去一些 HDR 让画面色彩失真。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内容而在蓝调时刻或是小雨沥沥的夜晚, Find N3也能够将那种暧昧的光影很好地呈现出来。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内容这和 Find N3 搭载的超光影图像引擎有很大关系,超光影图像引擎不会让照片的光影信息在色调映射转换过程中,因被压缩而丢失,而是同步记录高达 1200 万的光子点矩阵信息,实现对每个像素的逐一亮度标定,呈现出正确的光影关系。在过去一段时间的体验中,哈苏人像模式也成为我很喜欢的拍摄模式。它在呈现拍摄主体细节同时,同时人物和背景的虚化过渡也十分自然,不会出现「塑料感」的计算痕迹。向左滑动查看更多人像模式样张凭借着折叠屏手机里配置最豪华的长焦镜头,Find N3 在不同焦段都能拍出细节丰富、色彩细腻、作品感十足的人像。向左滑动查看更多人像模式样张尤其是 3× 长焦人像模式 ,这个模拟哈苏 90mm 镜头的焦段,结合自然的光影和恰到好处的虚化算法,体验越来越接近传统相机,呈现接近哈苏专业光学镜头的光斑效果,专业玩家还可以自定义光斑效果和虚化程度。向左滑动查看更多人像模式样张向左滑动查看更多人像模式样张这和我们之前体验 OPPO Find X6 系列的表现基本一致:在保留计算摄影优点的同时,隐去算法的存在感。OPPO 把完整的图像算法导入人像算法里,同时在数字底片阶段进行计算和图像融合,展现自然、高级的影像质感。这也是目前行业中人像模式中算法集成度最复杂最高的,用计算影像的核心算法,而非滤镜和光斑模拟,去重建光影和景深,同时对面部的光影进行雕琢,改善了过往部分人像模式面部过度提亮以及抹平光影的粗暴处理,让人物更有立体感。这也是 OPPO 最大的底气所在。OPPO 影像产品总监张璇表示,「OPPO 的专业哈苏人像提供了领先行业三年的人像摄影效果。」现在这个人像模式也放到了折叠屏里, Find N3 采用了折叠像素技术,这个结构变化让一块 1/1.43 英寸的传感器,实现了媲美一英寸的画质水准,也不用因为厚度和重量妥协焦段和画质。左为传统传感器,右为折叠像素传感器当我漫无目的在巴黎街头上漫步,这种状态与其说是 City Walk ,不如说更像是法语中「flâner」(漫游者),法国学者 Andrea Schellino 认为,「flâner 使没有特殊天赋的人也成为诗人和艺术家」,随时参与城市中如今手机也使普通人无需天赋也能成为摄影师,成为一个出色的城市观察者。重塑技术与审美的关系,移动影像的新美学技术固然是实现上述这些效果的关键,可除了硬件素质和软件算法外,不能忽略的还有厂商对影像的审美和理解。我一直认为摄影不只是艺术和技术的集合,更和理念密切相关。用机器和算法,复刻难以数据化的人类审美和感性认知,才是手机摄影的最大的挑战。OPPO 为此组建专职「影像认知团队」,召集影像科学家、摄影师、导演等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和哈苏团队合作,尝试搭建一套科学且有效的审美体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移动影像思路。就在前两天,OPPO 在参加巴黎影展期间,与哈苏宣布联合打造新一代超光影影像系统,并在下一代影像旗舰 Find X7 系列上首发,影像技术和审美的关系开始被重新讨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智能手机影像的比拼聚焦于硬件参数,「底大一级压死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计算摄影的出现让移动影像开始靠近相机,很多设备将「拍得清」作为核心标准而牺牲了很多细节以及真实的光影关系,比如将黑夜拍出白天效果的极夜模式,或暴力拉亮度导致明暗失真。而今年大模型的爆发,也让计算摄影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AI 开始更深度地和手机摄影结合,但和过去的问题依然没完全解决,如果无法消除「算法味」,反而会让拍出的照片「变假」。OPPO 这次与哈苏的合作,则提出了一个不一样的移动影像理念,用审美牵引未来影像系统的设计与硬件和算法的研发,OPPO 影像产品总监张璇告诉我们:我很兴奋与哈苏的合作迈入全新阶段,通过将影像领域的经典审美与移动影像技术相结合,构建符合移动影像技术特性的审美体系,双方将面向 2024 年打造出持续引领行业的全新一代超光影影像系统与移动哈苏体验。
OPPO 影像产品总监张璇哈苏作为过去近一个世纪来最传奇的相机之一,如果制作一部人类历史的视觉档案,不少的重要的时刻和人物都会是哈苏拍摄的。1972 年 12 月 7 日,阿波罗 17 号太空船正运行至距离地球 4.5 万公里处,船上的队员用哈苏拍摄下了这张照片。它是第一张能清晰拍到地球发亮一面的照片。你可能觉得眼熟,微信启动页面那个巨大地球,就来自这张经典的「蓝色弹珠」照片。披头士乐队穿过艾比路那张经典专辑封面,就是约翰·列侬的摄影师朋友用哈苏 500C系列拍出来的,《Abbey Road》也是披头士解散前最后一张专辑。不得不提的,还有乔布斯的黑白肖像照,乔布斯穿着标志性高领毛衣,捏着下巴,嘴角微扬,摄影师 Albert Watson 用哈苏 CFV 数码定格下来,成为乔布斯最著名的照片。乔布斯 2011 年去世之后,苹果官网主页换上的就是这张照片。哈苏的的影像审美,可以说 OPPO 不谋而合。无论是单反相机和手机,技术和工具从来都不应该凌驾于审美之上,都应该服务于情感和个性表达。这次 OPPO 和哈苏的合作,与其说是影像技术的联名,不如说是两种影像美学的交相融合之后,形成一种新的视觉表达风格。正如哈苏全球市场经理 Bronius Rudnickas 所说:超光影影像系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不是单纯的风格继承,而是双方审美与技术更有机、更深入的融合,将为影像创作者提供超越手机的画质、体验,以及风格化的需求。
从上面提到的哈苏经典作品也能看到,哈苏很大的优势在于中画幅和一亿像素,但如果单单把哈苏的光学技术移植到到手机中,其实无法真正再现哈苏带来的表现力。虽然一英寸大底几乎是影像旗舰标配,但智能手机的体积限制也决定了传感器再扩大的程度有限。所以我们看到 OPPO 比起一味追求大底,更强调用计算摄影来展现传统相机的色彩效果。这是 OPPO 和哈苏打造的这新一代移动影像系统最大的特点,也反映了手机摄影的未来发展方向——用算法调教突破光学硬件的上限。无论是记录和创作都有了灵活可用的选择,这同样是大模型未来在手机摄影的极具潜力的应用场景。法兰克福学派的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提到,艺术具有独一无二的「灵晕」(aura)。1880 年后的摄影师们努力模仿灵晕,但在技术的发展中,后期滤镜在摄影中的地位越来越重,光影呈现的「算法味」越来越浓,反而丢掉了摄影最大的魅力。技术的进步会使摄影在美学上的表现超越现实,摄影真正的企图不是再现现实,而是侵犯,超越现实,使现实顺从影像,使人们的思维顺从影像,使人们的心理进入现代。
摄影对光影细节的保留体现出「灵晕」,回顾 OPPO 这一年影像旗舰的发展,其实就是在用手机拍摄能够重现摄影本该有的「灵晕」。超光影图像引擎在雕琢光影还原人眼视觉感受的同时,很好地隐去算法的痕迹;OPPO 与哈苏联合自然色彩引擎,用算法再现了哈苏中画幅的细腻丰富的色彩;折叠像素技术让折叠屏补足了摄影的短板,具备旗舰级长焦拍摄能力。今年 Find X6 系列和 Find N3 系列两台影像旗舰,可以说逐步奠定了 OPPO 在移动影像的技术地位,同时也开始让移动影像进入一个审美主导的新阶段,技术和审美的关系被重构。这也让我更期待 OPPO 明年的 Find X7 系列等旗舰,在搭配新一代超光影系统后 ,OPPO 在色彩、影调、人像拍摄等方面还能带来哪些新的惊喜。这几年智能手机掀起的影像大战已经进入白热化,智能手机在镜头模组传感器快「卷无可卷」之后,还有什么可能性?这是所有厂商的必答题,也是在红海市场突围的关键。艺术家陈丹青认为「摄影没有定论也没有规律,因此摄影恐怕没有边界」, 手机摄影的「内卷」也没尽头。这次巴黎影展上用手机拍摄的照片,这样的艺术水准和人文属性开始让我相信,手机摄影或许很快会迎来一个分水岭。未来的最强影像旗舰的王座不一定属于堆料最足的设备,但一定要能满足大多数人的审美需求。移动影像核心的价值始终没变,就是让每个人拿起手机拍摄时,都能更好地记录和表达那些闪光的生活时刻,拥有属于自己的「决定性瞬间」,在平凡中成就想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